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級文創系畢業成果展—衍藝 展現豐富多元的創意想像】

畢業季在即,今年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113級的同學於4月18日至4月20日在民生校區教學科技館一、二樓展出。此次展覽由113級全體應屆畢業生共同籌辦,展覽種類分別為11組的創作組、7組的影音組及3組的論文組,共計為21組展出。展示內容涵蓋老年長照、不同族群的文化維護及傳承外,也有以日常生活、心情點滴做為「文創」發想的素材,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創作和文創商品,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震撼。
陳永森校長在今早開幕式中表示,本校文創系有無限的創意、想像和可能,在此次畢展中,大家各自發揮創意和想法,這些的創意和想法須奠基於豐富的知識和學養,透過不同的想像展現出來,過程雖然辛苦而折磨,卻是人生難忘的磨練,畢展主題「衍藝」,「衍」即是「水行」,水是所有生命的起源,所有地形都是用水雕刻出來的,水行過後,就有完全不同的想像,可展現在不同的空間、場域和條件,進而形成不同的面貌,期待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施百俊副校長也是文創系老師,他期勉大學四年一半在疫情、一半脫離疫情的畢業同學,能體會到「人生無常」的意義。無常說來就來,根本無從準備,即便我們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一旦遇到無常,打亂所有節奏,一切都變得無法預期,好像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但反過來思考,或許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卻可以改變認知。既然一切無意義,我們就來創造意義,意義是人造出來的。讀文創系的同學學的是文藝,文藝可以為人生賦予意義,但你沉浸其中,可以離開凡俗人生的無意義,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在裡面找到努力的意義。以後在你的人生中,如果遇到「有意義」和「無意義」的選擇,你一定要選擇「有意義」,如果遇到「可以做」或「可以不做」的選擇,你一定要選擇「去做」,你在「做」裡面可以找到意義。這就是一切的意義。
林思玲主任表示,感謝校長支持,提供很多資源和空間,讓同學的畢展作品有很好的呈現,同學在籌辦畢展的過程中,除了展現在文創系四年學習到的東西外,更要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把從未做過的事情做好,今年的主題為「衍藝」,「衍」有著水流匯集至大海之意。象徵同學大學四年以屏東這片土地做為根基,經過日日夜夜滋養以及灌溉,一點一滴逐步成長茁壯與學習,也代表著成果展匯聚了每個人的靈感與想法。「藝」則包含本系四大領域-族群文化、文化資產、產業經營以及媒體設計。並透過此次展出,期許未來所有同學帶著這些珍貴的養分,昂首邁向新的人生階段。
畢展的作品如下:
~創作組~
1.辦酒食酌(謝佩錡、葉子萱、張懿駿、黃義鈞、趙駿諺)
「備桌、辦酒食、張宴稱『辦桌』」,「備素材、產作品、生周邊稱『辦酒食酌』」總鋪師們以張羅這次的辦桌,席已開,視覺菜餚已呈上,你,何不來享用。
2.創意手作:毛線童話(洪瑀柔、曾綵寧)
一副柔軟的毛線手套,溫暖了那個寒冷的冬夜,她感受著手心裡傳來的溫度,努力將這份美好傳遞給身邊的人,當毛線與童話相遇,如何編織出一篇溫暖人心的故事?
3.台灣文化建築薑餅屋(李燕如、黃麗庭)
西方起源的歷史性食物結合台灣閩南、客家和原住民建築,呈現新的文化意象,也重新詮釋文化建築風貌。
4.社會小動物咕嚕嚕(施湘琳、彭筠淇、陳湧楨)
讓三位擁有不同人生境遇和個性的社畜——巴巴、可可、梁涼,跟隨他們的步伐,前往探索隱藏屏東市區的各類美食吧!
5.不要在每天的七點十分打擾我(彭子珊)
在快步調的生活中,我們是否忘了停下來觀察、欣賞與發現生活中的美? 請在每天的七點十分給我一點空間去發現那些美好的事物。
6.農情秘意(邱琇琦、潘宜璇、蔡佳穎)
透過閱讀概念手冊、Kahoot!互動學習和訪談雜誌,讓國小高年級的學童對農業議題有初步概念和認識,破除對農業的刻板印象。
7.告別室裡的告別事(黃馨誼、陳詠琳)
「告別合集」不僅是做為藝術作品集,更是一個反思生活的引導,它將讓讀者思考關於告別的多重層面,期望能鼓勵讀者勇敢面對所有告別過程。
8.拾光眷戀-記憶中的紅色大門(張喬棻)
眷村是台灣大時代下的產物,以眷村第三代的視角講述那個時代下人們的生活與記憶故事,小至瑣碎的日常,大至對時代的體會,延續了情感的溫度,更展現了文化保存的價值與意義。
9.吾記(劉肇宜、鄭愉蒨)
吾記,是以我們的視角帶領各位認識吾拉魯滋的收穫祭。團隊將參與「小米收穫祭」的活動,以實地踏查的方式深入了解當地,向讀者傳遞文化的意義。
10.獨島與花(謝絜妃)
是一部找尋自我的小動畫,寓意為〔不用羨慕他人的花開,我們有各自的花期〕,給為快節奏、高目標導向生活所困的人們,一個反思與喘息的空間。
11.雙蟲人生(陳譯陞)
以新的角度詮釋害蟲不同面貌,翻轉害蟲舊有的負面印象,並以文字強調害蟲的內心世界,塑造與認知上所相悖的反差形象,更藉由此主題帶給大眾一點省思。
~影音組 ~
1.傳化筒——傳統文化的傳話筒(徐薇閔、徐閔詩、林郁宸、陳韋茹)
藉由製作畢業專題,我們決定深入了解這些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選定了分佈全台各地的職人們進行採訪,希望透過每一次實際的接觸體驗,將最真實的感動傳達給各位。
2.Cyberpunk(洪舒絹)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 ,AI對於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希望藉由影音的方式讓大家反思科技帶來的便利,是否有一天反過來對人類造成傷害?
3.影射—電影新視角(王維紳、黃名億、丁于航)
你也喜歡看電影嗎?作為電影愛好者的我們不能只有我們知道也要讓各位了解你所不知道的電影二三事,和我們一起盡情探討電影之中隱藏的故事吧!
4.老有所尊,青有所居(林彥汝、林容伃)
製作團隊走訪臺灣頭到臺灣尾的個案,發現了許多青銀共居在推行上的困難與問題,而專家學者也從各個面向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建構屬於臺灣的跨世代青銀共居。
5.萊克利斯(王祺勳)
一個喜歡西洋音樂的南漂“諧”槓青年。頻道以歌唱與搞笑影片為主軸,期許能透過創作有趣且能讓人產生共鳴感的影片,幫助大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能獲得些許紓壓。
6.傳龍武學(趙士鈞)
傳龍武學將傳統武術注入現代,由吳明宗的女兒主理,教授國小至高中學生武術、舞龍、舞獅和戰鼓,培養文武雙全。表演背後蘊含十年辛勤訓練,強調禮儀和武術精神。
7.Mini star(林品辰、林鈺雯、李宜庭)
三個誤打誤撞進入劇場的學生,跟隨劇組一同完成各種挑戰,體驗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論文組~
1.客家文化保存與文化創意教學(鍾明成)
風俗文化是一種歷史的呈現,更是一種傳承的記憶。藉由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探究竹田客庄敬紙惜字的精神,再結合敬字亭對於幼兒文創教學的體現,傳達在地文化的保存含義。
2.文化資產修復及老屋活化再利用—以文創系學生角度剖析高屏相關文創場域(翁懿靖)
透過文創系學生視角以所學觀察高屏相關場域,探討於後疫情時代該如何使文創產業成功復甦,並於其中將有形文化資產再利用發揮的淋漓盡致為此論文主要探討核心。
3.網路書店App對消費者購書決策的影響:以博客來為例(蔡建州、龔書賢)
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網路普及,網路書店逐漸成為消費者購書的主要途徑,取代了傳統的實體書店。以博客來為例。探討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使用者行為,利於基數足夠問卷數據分析後佐證論述。
此次展覽中還加入了集點抽獎活動、市集及拍貼機等內容,不僅展示同學四年所學,更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拉近與大家的距離,歡迎對文創有興趣、關心地方創生的大家,一起來見證文創系同學四年收獲的所有感動!
瀏覽數: